Sunday, November 20, 2016

耳朵挑食記

耳機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因為我每天聽音樂的時間其實很長,所以耳機音質的好壞對我來說很重要。

    音質的好壞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定義,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音樂的敏感度不同,聽音樂的類型也不一樣。就我來說,每種音樂風格其實都有不同的音頻適合去展現,也就是說很難找到一隻耳機適合聽所有的音樂類型。

    對於我這樣的音樂工作者來說,每一種音樂工作所需要的耳機也都不同,錄音與混音用不同的耳機,尤其在錄人聲的時候更是需要找一支能把人聲細節表現更突出的耳機,而當DJ的時候,因為音樂類型幾乎都是舞曲的關係,就需要挑一支能夠承重低音壓力的耳機,因為在這樣的音樂類型下,若選錯耳機,很有可能耳機的震模會被震破,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我有許多大的耳罩式耳機,能應付我不同的音樂工作需求。

    而這次我所要挑的耳機主要是平常外出時要用的耳機,在買耳機之前,我在網路上做了兩個禮拜的功課,前前後後比較了大約二十幾支的耳機,最後鎖定的廠牌是大陸幾個比較新的廠牌,這幾年下來,大陸做耳機的技術日新月異,若大家沒有品牌迷思的話,不妨可以去試聽看看大陸品牌的耳機,大家會發現,同樣在一千多(台幣)價位的耳機,大陸的耳機品質已經可以到達一般大廠牌兩千多耳機的音質,這對廣大的聽眾朋友來說是一大福音。

    外出耳機對我來說其實是消耗品,因為長時間的使用,所以損耗續相對會比較高,因此我在價位上就不會訂太高。當天我特地找了一間耳機專賣店,進到店裡開始試聽,當然也不是盲目地尋找,做了這麼久的功課當然也是有自己的清單。試聽耳機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會發現每一支耳機會給你不同的個性與風味,同樣的歌曲在不同耳機的表現上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大概在店裡待了一個多小時,大概聽了七,八支的耳機,在反覆試聽與比較後,最後卻挑了一支我曾經擁有過耳機。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結果,在網路上作了許久了功課,到了現場試聽後,會打翻你在網路上對清單上的耳機的印象,最終挑選的結果卻是一支我曾經擁有過的耳機,原本我還特意地想閃避這支耳機,但這只能說,相信你的耳朵,它們是不會騙人的。


最終挑選的這支耳機,雖然是大陸的廠牌,但它所表現出來奔放的聆聽感,對於喜歡聽搖滾與舞曲的我,再適合不過了,也推薦給大家!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6

一場欣慰的演出

2016年11月8日我在宜蘭礁溪有一場演出,這並不是一場很大的表演,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場很有意義的一場活動,不是在於活動本身,而是在活動上一起合作的人。

這又得回朔到中學講起,國中的時候我很奇怪,放學後也不太會與同學相約去其他地方玩,我最常出沒的地點就是樂器行。我的老家不是一個大城市,而是一個鄉下地方,在我們那裏,只有一間小樂器行。放學後我就喜歡一個人走到樂器行,等到媽媽下班後,她會到樂器行接我回家。樂器行的老闆叫”阿濱老師”,我常常放學後跑去店裡對他問東問西,看他在旁邊教學生,他曾經開玩笑地對我說:「你都跑到我來這裡偷學,什麼時候要繳學費阿?」,雖然他曾經這樣說,卻從不曾趕過我,因為老師知道當時我的家境並不好,繳不起學費。我人生的第一把吉他也是在他的樂器行買的,我已經忘記我存了多久的零用錢才買到那把吉他,但我永遠記得阿濱老師還是特地打了一個折扣賣給我,要不然以我當時手邊的錢,大概只能買很初階的吉他。

時間一轉眼過了十幾年,我也從一個小孩子到現在轉眼間都快三十歲了,阿濱老師也是從一個年輕人變成成熟的大叔,我們都變了很多,以前都是我在台下看著阿濱老師表演,但卻在11月8日這天,我卻能跟阿濱老師一起站上舞台,這對我來說有著很深的意義,表示我真的成長了,真的很榮幸能夠與老師一起在舞台上揮灑汗水享受音樂。而在演出結束後,阿濱老師對我說,我真的讓他感到驕傲,能夠受到這樣的肯定,我內心真的很感動。一位從小就看我長大到現在的老師,第一次為我感受到肯定與驕傲,這就像在我未來的音樂路上打了強心針,希望之後還有一起同台的機會,我也會讓我自己更強大的!


照片中戴帽子的這位就是阿濱老師,另一位小熊老師有機會在介紹給大家認識,這兩位老師都是在我的音樂路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腳色,謝謝他們!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6

編曲不容易

嚴格說起來,我不太算是一個會編曲的人,但是當自己希望有一些作品,或者是自己的創作需要賦予更多色彩的時候,基本的編曲就很重要。

    這大概要從我大學的時候說起,基本上我考上我們大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系上開了一門課程叫做”錄音工程”,回想起來當時再上這門課的時候並不有趣,主要都是再學習軟體的操作以及音樂工程裡論。當時在課堂上幾乎有一半的同學選擇在這門課補眠,沒辦法我只能說設計系的功課繁忙,大學四年幾乎天天熬夜做作業。當時學校再推廣這門錄音工程正照考證,但是四年下來,班上考過的同學並不多,而我是其中有考過者之一。

    手邊的工具是會用了,但是當時要編自己的作品時也是遇到相當大的難題,包含著各種電腦裡的虛擬樂器不知道如何運用外,本身對於樂器的彈奏以及樂理的觀念都不太成熟,,畢竟當時的我沒有受過太多專業的音樂訓練。接著慢慢接觸了樂團,身邊多了許多玩音樂的夥伴,互相的教學以及切磋,才慢慢懂得一些基本樂器的配置。

    畢業至今也已經許多年了,在於音樂上的觀念也比當年學生時期成熟許多,聽音樂的專業度也更深入了,樂器的彈奏上也是更熟練。這些年也一直看著流行音樂的轉變,從搖滾到R&B到舞曲,每一種音樂類型的精髓真的是學不完,現在的音樂市場多元,也很難去把每一種音樂種類都學透,但至少模仿也需要到某一定的程度。

    在編曲上最難的我覺得就是要賦予一首新歌怎樣的外表,從無到有都得自己想,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最辛苦的應該是音色上的挑選,一點點的差別就能夠讓感覺完全不一樣,所以要拿捏得很準確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的我也還沒有辦法做到。





現在有許多優秀的音樂人在網路上發表他們Cover一些歌曲的影片,其實很有趣的是,編曲的好與壞也影響著大家對於某一首個的喜愛度,甚至有人重編後讓大家感覺比原曲更好聽,編曲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這次我到新加坡錄歌,也遇到了有關於編曲很好玩的事,當我收到新歌DEMO的時候,你已經熟悉了原本DEMO裡的感覺,但是到了錄音室之後,新的編曲會讓我唱出不一樣的感覺,真的是非常佩服粱伯君(George Leong)老師把我的新歌賦予不一樣的新生命,希望有一天我除了是一位好的歌手外,還希望可以是一個好的音樂人,在於創作與編曲上更上一層,繼續加油!!